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作要闻

八一特辑②丨血战三昼夜,三河坝战役留下革命“火种”

来源:广东党史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4-08-01 11:31:25

    三河坝位于广东大埔县境内,是梅江、汀江、韩江的会合口,地形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此控闽赣,失此失潮汕”的说法。


起义军在三河坝留下的革命标语

    1927年9月18日,南昌起义军辗转到达广东大埔县城。20日,按照前委闽西汀州会议精神,朱德率第9军军官教育团和第11军第25师及大埔农军据守三河坝,主要任务是牵制和阻击来自梅县的来犯之敌,密切配合起义军主力部队顺利进军潮汕。之后,起义军在三河坝血战三天三夜,在完成阻击任务后果断撤出战斗,为中国革命保留了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此后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实现井冈山会师。


三河坝地理位置图

    三河坝战役是探索中国革命的中心从城市到农村,军事上从正规战到游击战转变的重要转折点,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军民同心、誓死杀敌,务实探索、薪火传承”的三河坝战役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分兵三河坝

    1927年9月19日至22日,南昌起义军先后到达大埔县三河坝。按照汀州军事会议的分兵决定,总指挥部主力继续沿韩江水陆两路南下潮汕。朱德率第9军及第25师奉命驻守三河坝,主要任务是扼守三河坝,牵制和防御阻击梅县及闽西方面敌军,密切配合贺叶主力向潮州、汕头进军。这就是起义军第一次分兵,即“三河坝分兵”。
    三河坝分兵后,起义军主力部队前往潮汕地区。从战术上来讲,留守三河坝的起义军与主力部队距离过远,失去互相支援和配合的作用。
    9月22日,第9军、第25师完全抵达三河坝。中共大埔县部委会在三河坝组织军民联欢大会,朱德在大会中号召:民众拿起武器,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贪官污吏,实行耕者有其田。此后,备战迎敌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在国民党方面,以钱大钧第28师、30师和新编第1师共三个师一个团约2万余人集结梅县、松口窥视留守三河坝部队。29日,三河坝、英雅等地群众发现松口方面的敌人集结准备进犯三河坝。
    朱德考虑到三河坝地处梅江、汀江、梅江河汇合口,地理上我军据守的汇城属背水之地,不可作战,汇城对岸的笔枝尾山、石子岽、龙虎坑俯视三江交汇处,是阻击敌军的有利地势。
    在当地群众的支援下,起义军部队抢占军事要地,迅速地在东文部、龙虎坑、笔枝尾山、下村一带大小山头挖战壕、筑工事。第75团驻龙虎坑一带,第73团驻下村一带,师指挥所设在龙虎坑东边高地,在长约20多里的各处阵地里,层层埋伏了起义军和当地农军。 


三河坝战役示意图

    激战三天三夜

    1927年10月1日,钱大钧部由梅县松口方向陆续进入三河坝,沿韩江北岸向起义军发起进攻。当天下午战斗打响,南昌起义军一次又一次粉碎敌人渡河。为消耗敌人弹药,起义军和农军在铁桶里放鞭炮,声如机枪,使敌人一夜不得安宁。
    2日,朱德在河滩竹林召集全师军官,动员大家:要坚守三河坝,牵制敌人兵力,为向海陆丰的起义军创造有利条件。他特别指出:我军绝大部分都是农民出身,革命的军队必须与农民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钱大钧部自从进驻三河坝后,到处搜寻渡江器材,一面集中武器隔江向笔枝山主阵地猛烈射击,一面组织人员渡江。起义军也不断捕捉战机。钱大钧部一再受挫,随着大量援军到齐,开始实施更大范围迂回包抄,组织更大兵力强行渡河。
    3日拂晓,大雾笼罩韩江。敌军分别从南北进攻东文部和梅子岽,并集中大炮、机枪向笔枝尾山阵地进行猛轰。起义军一面射击渡河船只,一面抗击登陆敌人的冲击,连续杀退敌人多次波浪式的冲锋。由于敌我兵力实在过于悬殊,起义军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在这昼夜苦战,连日绝粮且弹药将尽的危险情况下,起义军士气仍极为激昂,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不下数十次。
    此时,在潮汕与起义军主力部队战斗的桂系黄绍竑部二个师由韩江下游进抵留隍、高陂,迂回于三河坝起义军之后,钱大钧部则迂回下游的大麻、恭洲渡韩江。激烈战斗在起义军阵地北、西、南三面持续进行。晚上,起义军退守笔枝尾山及后面的高山顶阵地。
    为保存革命力量,朱德、周士第、李硕勋商议决定撤出战斗,采取“次第掩护,逐步撤退”,第25师主力同伤员火速往潮汕方向撤离三河坝,与起义军主力部队会合。同时,命令第75团坚守笔枝尾山阵地掩护大部队转移,至4日六时撤离战场。在大埔农军的配合下,分别往湖寮、百侯、双溪等地进入饶平。
    4日拂晓前,第25师主力已远离主战场。敌军开始向笔枝尾山猛扑,第75团和敌人直打到六时左右,采取“次第掩护,逐步撤退”的办法,摆脱敌人。第75团第3营为掩护第75团主力撤退,在营长蔡晴川指挥下,打退敌人无数次进攻。由于敌众我寡,三营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


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三河坝战役是起义军南下过程中打的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1963年,为了缅怀牺牲的起义战士,广东省大埔县建立“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朱德亲自题写碑名,周士第撰写了碑文。

    应势而动穿山西进

    1927年10月5日,朱德率领的起义部队集中于饶平县茂芝村。6日,从潮州突围的起义军第20军第3师教导团参谋长周邦采带着沿途收容起来的200多名士兵,辗转到达饶城,得知朱德驻军茂芝,即赶到茂芝与之会合。经他汇报以后,朱德等始知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失败的情况。


全德学校——南昌起义军茂芝军事决策会议旧址


南昌起义在茂芝行进的路线图

    革命将何去何从?10月7日,起义军在茂芝召开军事会议。在统一思想认识、坚定革命信心的基础上,会议通过了朱德提出的“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决策,到湘粤赣边区敌人统治薄弱之处,寻找立足之地。7日下午,起义军在朱德的率领下,从茂芝东北的麒麟岭出发,进入福建平和县。


南昌起义军余部转战粤北示意图

    1927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起义军进入赣南。为稳定部队思想,加强部队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朱德和陈毅在赣南对部队进行安远天心圩思想整顿、大余整编、崇义上堡整训,史称“赣南三整”,对稳定起义军余部起到了重要作用。


天心圩整顿旧址


大余整编旧址


上堡整训旧址

    此后,在朱德、陈毅的领导下,起义军开始走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正规战向游击战转变的新征程。期间,起义军不仅开展农民暴动,实施练兵,还策划粤北和湘南起义,于1928年1月31日在湘粤交界的坪石一举击溃“马日事变”刽子手、国民党独立师长许克祥的6个团,取得“坪石大捷”。


“坪石大捷”缴获的迫击炮

    1928年2月上旬,为了发动粤北湘南起义,朱德、陈毅率工农革命军从坪石皈塘经白石渡向北进军。随后,相继占领和攻克郴州和耒阳。至3月初,武装起义遍及湘南大地。起义进入到3月上旬,受湘、粤、桂军阀的南北夹击以及中共湘南特委“左”倾盲动主义的影响而遭到失败。 


井冈山会师油画

    朱德审时度势,作出工农革命军撤离湘南,向井冈山转移的决策。4月底,朱德、陈毅率工农革命和湘南、粤北农军万余人到达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随后,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此开始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局面。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