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父亲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开展 “莲舞清风·荷韵丹心”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暨第二届荷花文化周之 “荷风传家书 丹心永传承” 红色家风传承研学活动。近50组中小学生亲子家庭100多人齐聚一堂,以荷花为媒,共同在红色印记中探寻家风密码,共度一个有意义的父亲节。
见廉思齐守初心
活动开始,参加人员在后勤会议室一同观看英烈后人讲述历史视频《百年英烈后人访谈录:张太雷》和沙画视频《广州起义·革命火种永不熄灭》。
通过短片重温广州起义的光辉历程和革命火种的传承之路,深入了解红色家风 “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的思想内涵,学习革命先辈如同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非遗传承续薪火
随后,中国传统插花撒艺传承人,国家级高级插花师和导师——研学导师曾会兰为学员们讲述非遗传统插花美学。
课堂上,曾会兰生动介绍中国传统插花的起源、简史、分类、特点,逐个展示传统插花的六大容器“瓶、盘、碗、缸、篮、筒”,引导学习和鉴赏现代插花作品。
学员们聚精会神聆听,认真感受非遗插花的魅力,点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家书诵读寄情怀
在烽火岁月里,无数英烈用生命谱写壮丽的篇章。珠江之畔,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杨殷用家书传递着革命者的品格与担当;燕赵大地上,抗日名将吉鸿昌以热血铸就爱国忠魂;白山黑水间,东北抗日联军女英雄赵一曼用生命书写最壮烈的诗篇。
当两位研学导师读到赵一曼临刑前给儿子的绝笔信时,重现一段感人至深的场景。
1936年8月2日,在奔赴刑场的囚车上,赵一曼向日本宪兵要来纸笔,为年仅7岁的儿子“宁儿”留下绝笔:“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封凝结着母爱与信仰的家书,不仅是留给儿子的精神遗产,更成为激励后人的永恒誓言,听众们无不为之动容。
一封封泛黄的家书仿佛穿越历史的硝烟,成为镌刻在时光里的精神丰碑,字里行间跃动着对家人的深情、对国家的忠诚,更闪耀着永不熄灭的信仰之光。
传统技艺融家风
活动最后,学员们以制作荷花灯和写“烈士寄语卡” 的方式寄托追思。
一朵朵荷花在手中逐渐成型,荷花灯寓意着红色精神如荷风般代代相传。
学员们在寄语卡上郑重写下感悟和誓言,“向先烈致敬,传承红色家风”“做廉洁自律的新时代好少年”真挚的话语,表达学员们继承先烈遗志、弘扬红色家风的坚定决心。
当荷花灯初具雏形时,非遗文化的温度与红色家风的厚度在此交织,化作父亲节里别具一格的 “传承礼”。
随着一盏盏荷花灯亮起,点点微光宛如先烈精神的延续。红色家风不仅是先烈们留给我们的珍宝,更是新时代家庭的 “传家宝”。
下一步,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引导广大群众青少年铭记历史、缅怀英烈,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与红色家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精神力量。